别让艺术考级成了“鸡娃”新战场 | 新京报专栏
发布时间:2022-01-16 16:27
|
阅读量:746
|
作者:
少儿文化艺术考级认证中心
艺术兴趣培训因与考级挂钩,有演变为“应试艺术”、增加学生负担的趋势。9月,教育部明确对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进行一系列改革。视频/人民网视频号文 | 熊丙奇“素质培训是素鸡,学科培训是荤鸡”,“不考级就是白学”。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给孩子报艺术兴趣培训班。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少,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艺术兴趣培训。而与之相伴的,是五花八门的等级考试,一些甚至成为束缚孩子创造力、好奇心的枷锁。培养、发展学生艺术兴趣的艺术培训,因与艺术考级挂钩,有演变为“应试艺术”,增加学生负担的趋势。遏制这一趋势,应清理规范艺术考级,并加强对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监管,不以艺术考级刺激家长的培训焦虑。
11月11日,湖北武汉一家艺考培训中心,报考艺术类舞蹈专业的高三学生在接受封闭性强化培训。图/IC photo考级让艺术培训成了新“刚需”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已经全面实行“公”“民”同招,并电脑摇号随机录取,也就是说,学校不可能再看学生简历、举行面谈招生。因此,一些人就不理解,既然艺术考级已无法在升学中派上用场,为何家长还热衷艺术考级?这么说,就是不太了解家长的心态了。虽然艺术考级已基本完全与升学脱钩,但为了让孩子的履历更好看,一些“鸡娃”的家长陷入综合素质比拼,希望孩子证书越多越好,也以此展示自己的育儿成就。加之艺术培训机构,对考级的重要性加以渲染,送孩子接受艺术培训的家长,也就被裹挟到考级竞争中,似乎孩子不参加考级获得证书,就相当于没有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目的,就这样从培养兴趣变成了参加考级、获得证书。当下,艺术培训与艺术考级相辅相成,成为扩大培训需求、考级需求的重要手段。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高达1300亿元。庞大的培训市场,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如乐器、舞蹈、朗诵、快板、主持等都有考级。可以说,对应每一个艺术培训项目,几乎都有艺术考级,有的是培训带出了考级,有的则是考级制造培训。这背后的逻辑,都不是围绕培养学生艺术兴趣,而是生意逻辑,也就是把培训、考级作为一门“生意”,怎么能扩大市场规模与体量就怎么来。如果说,学科类培训机构利用中高考的学科考试,开展提前教育把学科培训变为“刚需”,那艺术类培训机构就在利用艺术考级,意图把艺术培训变为新“刚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