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育校内外一体化——以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言
发布时间:2021-10-22 10:44
|
阅读量:377
|
一、少儿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和重要性
1. 少儿美术教育的学科地位
1912,蔡元培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这一方针体现了蔡元培关于“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美感教育即美育。蔡元培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美术教育带给少儿丰富的内心感受,使其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体验,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审美能力。审美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这在少儿健康成长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 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活动其实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人脑获得的信息有80%源于视觉,而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观察是少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一些学生的观察能力薄弱,因而缺乏求知欲。少儿美术教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材质的工具,充分调动少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少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对已知事物进行有创意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联想对未知事物或已知事物作出新的发明创造,从而培养少儿的创造能力。对于这些学生而言,美术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其对知识的渴望,并能够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是对少儿认知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论校内还是校外的少儿美术教育,都要培养少儿的美术基础能力。让少儿有更敏锐的观察能力、更强的表现能力、更好的审美能力,都可以归入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
二、一体化有利于解决校内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时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让少儿熟练掌握相应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技能是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初始阶段的教学理念。但校内少儿美术教育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直接表现为部分学校重语文、数学、英语,轻美术教育,部分教师重专业技能、轻创造力。我国美术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美育”成为学校教育中提及较多的词汇。但是,目前校内少儿美术教育中仍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一些教师没有踏实地进行课程改革。当然,出现这一问题并不完全是教师的责任,部分教师也希望教好课,但是缺乏儿童心理学、美术教学原理等理论知识和由实践得出的知识体系。“不成体系”是现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大问题。这一问题在校外少儿美术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部分教研人员只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而忽视教师的专业修养,也缺少对教师美术知识的全面要求,这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表现出绘画的天赋,也就不重视让孩子接受培养创造力的美术教育。另外,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的惯性思维是希望孩子有良好的成绩,而忽视孩子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间接造成了部分人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误解,以致少儿美术教育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地位。
校内少儿美术教育针对所有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校园内设备齐全,有地区内统一的美术教材,有多媒体、投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美术教学用具,主要以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是个别家长要求孩子单独接受的辅导性的美术教育,其有目的地培养少儿系统的美术能力,更注重教学的表现性,即少儿作品成果的展现。通过在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学习,少儿往往可以拥有独立的创作能力。但不是每名少儿都会参加校外美术教育,因此,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