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教育 > 舞蹈教育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多元,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也随之得到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表演艺术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创新发展。而舞蹈教育作为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展开分析,以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舞蹈艺术概述

(一)舞蹈艺术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把人体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后,将其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利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等多种要素,构成直观、动态的舞蹈形象,舞蹈艺术也通过人体动作抒发了情感。舞蹈艺术的美通过人体动作来表现,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相较于其他的艺术类型,舞蹈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二)舞蹈艺术的特征

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包含律动性、动态性、抒情性、虚拟和象征性以及造型性。律动性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它可以使舞蹈表演者的美感、气质、情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出来,并能体现出表演者的舞蹈水准。动态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多样的动作造型和形态能够使人物的角色、表现的事物和情感直观地、优美地表现出来。抒情性是舞蹈表演过程中最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特征,同时让人们感到视觉上的震撼。从包容我国汉族古典舞蹈的戏曲来看,它的舞蹈动作如骑马、划船、坐轿、刺绣、扬鞭等等,都具有虚拟和象征性。造型性,舞蹈动作不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而是根据舞蹈艺术的准则对事物、形态的提炼、加工和美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正是这些特质,才使舞蹈艺术具有沁人心脾的功能和直击人心的震撼。

(三)舞蹈艺术要求

舞蹈艺术是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不只是对其他事物的传达和再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它的呈现需要表演者的全身心投入,以达到真情流露的效果。在舞蹈教育中,要让学生感知、认识、体验他们面对的舞蹈作品,从而真正地展现自我。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舞蹈表演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既要有舞蹈,更要有表演,表演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手段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作品主题思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舞蹈的具体含义,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态,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要求

(一)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情感

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舞蹈表演又有了新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表演时情感的投入和调配。在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这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学习舞蹈需要突破的难点。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或是不从舞蹈内容出发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为出发点,那就会使舞蹈作品流于形式而显得毫无色彩。如果舞蹈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会沦为形式上的技巧表演,从而丧失舞蹈艺术的本质。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要追求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一个完美的舞蹈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表演的效果可以影响观众和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交流,能够使观看者切实感受到舞蹈表演的魅力以及表演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舞蹈表演者传达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涵养。

(二)在表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舞蹈表演的本质是指在特定的情景里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形象,通过连续的动作将舞蹈的魅力展现给观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涵养。想象力对一个舞者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促进舞者对艺术形象的创造,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舞蹈表演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对艺术有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涵养;第二,舞蹈技能必须过关,拥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历。这些要求是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达到的,尤其在大学舞蹈学习的后期,能够促进舞蹈水平更快地进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想象力的提升,通过舞蹈表演者对创作的深层次研究,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三)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终要在不同的舞台上以表演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除了包含较高的舞蹈技能和触动人心的情感之外,还要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新鲜感。无论何种种类的舞蹈形式,观众都不愿意舞台上呈现的是一模一样的表演,这会导致观众在感官体验上的疲倦,降低表演的审美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能够享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众对舞蹈表演的追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体验,更注重表演风格和表演质量,他们更喜欢一些别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因此,艺术的表演也应该关注观众的要求和反应,将艺术表演的重点从艺术技能转变为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创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一个优秀的作品应该富有色彩,只有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让观众更好地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三、改善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掌握基本舞蹈技能是学习舞蹈的前提,舞蹈学习者学好基本功,能够为未来高难度舞蹈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进行舞蹈训练要依靠舞蹈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舞蹈基本功的教学,还有依靠学生的情况去进行教学。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注意不要盲目地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一方面应该先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由于学习舞蹈与学生的先天身体条件有很大联系,不能只靠后天的努力。比如:两个学生接受了一样的训练内容,投入相同的训练精力,但是由于两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很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他们的舞蹈技能水平会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舞蹈的追求是怎么样的。一些学生虽然在学习舞蹈,但是由于他们在舞蹈学习上没有任何的追求和目标,导致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在舞蹈学习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有一些学生甚至因为训练的严格和辛苦,最终放弃学习舞蹈。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舞蹈训练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每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一步步为学生讲解动作的要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对呼吸的控制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平衡力和灵活性;第三,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提高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的配合度,将两者融为一体,烘托舞蹈表演的气氛,这也是提升学生艺术表演素养的一个重点。

(二)提升表演者艺术涵养

在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的教学除了教授舞蹈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艺术涵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进行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将提高自身舞蹈水平作为前提,注重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自己与表演融合在一起,达到忘我的境界,既要做到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准确无误,也要注重情绪的合理释放,让观看者体验一场具有生命力的舞蹈表演。其次,在舞蹈训练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舞蹈学习,避免学生由于激烈的运动而造成身体伤害,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控制能力。在舞蹈的最后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艺术涵养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舞蹈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展现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基础训练、提升学生艺术涵养等手段,不断发展学生专业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